导航菜单

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深入开展美育教育。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要求,深入落实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后面简称《纲要》)的通知。进一步深化我校美育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我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调研我校学生基本艺术素养,艺术课程诉求,总结我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基础上,结合我校公共艺术教育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适用于我校所有专业的本科学生。

一、指导思想

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培元,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等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传统文化、地域文化、理工科学生特点,构建具有一定特色和针对性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从而稳步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

二、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教育是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主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我校公共艺术课程是面向全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2006年我国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公共艺术课程”被首次提出。《方案》指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三、课程体系建设原则

基于我校理工科学生为主的特点,本着弘扬桂工精神,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我校、立足桂林,立足广西,拟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文科与理科结合”、“本土与国际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内与课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校内与校外(请进来与走出去)结合”的六个“结合”原则,构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

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纲要》对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程作出相关指导和规定,要求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育与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与评论类、艺术体验与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总体看来,理论、鉴赏、实践缺一不可,所以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是《纲要》具体要求的落实,是从固化的“头脑”知识到动态的“身体”实践的过渡,更是在艺术理论层面和艺术技能层面,系统化、多层面、全方位对于学生艺术能力的培养与塑造。

坚持“文科与理科结合”原则。综合性、多元化是近年来公共艺术课程的主要诉求,我校在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设置当中开设了”红歌与党史““跟着音乐去旅行”这类艺术学科与非艺术学科相交叉的课程,并结合我校理工科学生为主的特点,拟打造人文社会类与自然科学类相交叉,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相融合的课程,例如“天文美学”等课程,旨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素养的提升,推动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坚持“本土与国际结合”原则。我校地处广西,扎根在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文化土壤中,而广西又作为我国与东盟接壤的省份,在国际艺术和文化交流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校要依托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本土艺术与东盟艺术,打造一批凸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国际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让学生感受到“美就在身边”,不仅促进学生对本地区和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增强民族自豪感,还要感受外来艺术文化的魅力,加强对其他国家及民族优秀艺术的关注与重视。

坚持“线上与线下结合”原则。在全媒体、网络化时代下,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设置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信息技术,打造或引进一批慕课、金课,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传统课程与网络课程互补的课程体系。在传统课堂中借助信息技术采取线上、线下相辅助的教学模式,线下课程内容注重教学实践,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艺术的表演及创作中,实地感受美、表现美,提高学生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在线上部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教学视频库、教材库,录制系列微课,在易班、微信等平台进行推送,从学生的生活中渗透,让他们在点滴中接受艺术熏陶,让美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坚持“课内与课外结合”原则。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是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结合,第二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是大学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第一课堂互为补充,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怎么培养人”的重要路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我校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遵循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原则,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

坚持“校内与校外结合”原则。在公共艺术课程设置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模式,合理用好优质资源,实现校内与校外的结合。在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通过外引课程,外引师资来建立健全。民族特色课程可以以“请进来”的模式聘请代表性民间艺人来校授课传艺。艺术实践类课程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范围之内,通过“走出去”,给学生提供

相关推荐: